时间: 2025-04-27 15:2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26:49
“不是冤家不碰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如果不是有宿怨的双方,就不会在某个场合或时间点相遇。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两个有矛盾或不和的人,无论怎样都会不可避免地相遇或发生冲突。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它来源于民间的口头传统,反映了人们对于命运和宿怨的普遍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各种语境中。
在**文化中,宿命和缘分是重要的概念,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观念。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冲突和对抗的情况下。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无奈和宿命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无法逃避的冲突和对抗。它也可能引发对于命运和自由意志的深层次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总是不期而遇的对手,尤其是在体育比赛中。它帮助我表达了一种对于竞争和挑战的接受态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不是冤家不碰头, 命运的红线牵两端。 棋逢对手难分胜, 宿命之轮转不停。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棋盘游戏,或者是两个武士在古老战场上的对决。视觉上,可能会想到黑白对比强烈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紧张的背景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ate brings them together”或“They are destined to meet”,但这些表达没有“不是冤家不碰头”那种强烈的对抗和宿命感。
“不是冤家不碰头”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和宿命的观念。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不仅丰富了表达方式,还提供了对人际关系和命运的深刻洞察。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汉语文化的深层含义。
还是开春后第一回上坡里做活,就说巧不巧地闹了个‘不是冤家不碰头’啊!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是】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是,直也。 、 《礼记·玉藻》。疏:“谓正也。”-而疑是精粗之体。 、 《易·未济》-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
3.
【冤】
(会意。从兔,从冖(mì)。“冖”表示覆盖。兔子被覆盖住了,卷曲不能伸。或从冖,表示在房屋内。本义:屈缩;不舒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冤,屈也。从兔,在冂下不得走,益屈折也。 、 《广雅》-冤,曲也。 、 《汉书·息夫躬传》。颜师古注:“冤,屈也”-冤颈折翼,庸得往兮!
【组词】
冤曲、 冤伏、 冤延
4.
【家】
词尾。
【组词】
成年家;整天家
5.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6.
【碰】
(形声。从石,并声。本义:两物相触或相撞)。
同本义。
【引证】
《字汇》。段注:“今俗谓卒然相遇曰掽。”按,掽是晚起字,今字作“碰”-掽,蒲孟切,彭去声,搕掽,撞也。
【组词】
小车碰到电线杆;鸡蛋碰石头;碰头、 碰关、 碰磕
7.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