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0:09
亦作"舟檝"; 《诗.卫风.竹竿》"桧楫松舟"毛传"楫所以棹舟,舟楫相配,得水而行。"后以"舟楫"泛指船只; 指行船; 船桨; 指船夫; 比喻宰辅之臣。
1.
【舟】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船形。两边象船帮,中间三条线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先秦多用“舟”,汉以后用“船”渐多起来。本义: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 、 《方言九》-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谓之舟。 、 《考工记·总目》-作舟以行水。 、 《墨子·节用》。按,舟之始,古以自空大木为之,曰俞,后因集板为之,曰舟,又以其沿水而行曰船也。-舟以行川谷。 、 《易·系辞下》-刳木为舟,剡木为楫。 、 《诗·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 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宋·苏轼《石钟山记》-舟人大恐。(舟人,船夫)。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舟人指点。
【组词】
舟人、 舟次、 舟牧、 舟师、 舟航、 舟梁
2.
【楫】
(形声短的船桨)。
同本义。短曰楫,长曰楫。
【引证】
《韵会》-棹,短曰楫,长曰棹。 、 《说文》-楫,舟擢也。 、 《诗·卫风·竹竿》-桧楫桧舟。 、 《楚辞·哀郢》。注:“船櫂也。”-楫齐扬以容与兮。 、 《汉书·贾谊传》-亡维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