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0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03:09
词汇“摘借”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特定领域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推测其含义为“摘取并借用”,即从某个地方或来源中选取一部分内容并加以利用。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分析:
“摘借”的字面意思是从某处摘取并借用,可能指的是从书籍、文章、讲话等中选取一部分内容,用于自己的目的或表达中。
由于“摘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于描述某人从经典作品中摘取片段并加以引用或改写。在学术或专业领域,可能涉及到从已有研究中摘取数据或观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或讨论。
由于“摘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较为模糊。它可能是由“摘”和“借”两个动词组合而成,表示一种特定的行为。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摘借可能涉及到版权和知识产权的问题。在学术界,正确引用和摘借他人的工作是必要的,以避免抄袭的指控。
“摘借”可能让人联想到学*和知识的传承,也可能引发对原创性和知识产权的思考。
在学术写作中,我经常需要摘借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构建自己的论点。这种做法要求我严格遵守引用规则,确保学术诚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摘借”:
从古老的诗篇中摘借
一行行闪光的智慧,
编织成我心中的歌,
在时光的长河里回响。
想象一位学者在图书馆中翻阅古籍,摘抄重要的段落,这个场景可能伴随着书页翻动的声音和墨香的味道。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quote”或“cite”,它们在学术和文学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摘借”是一个特定且不太常用的词汇,它涉及到从已有材料中选取并利用的过程。在学术和创作中,正确地摘借和引用是至关重要的,它体现了对原创作者的尊重和对知识的传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概念和行为。
1.
【摘】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啻(chì)声。本义:用手采下或取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摘,摭果树实也。 、 《广雅》-摘,取也。 、 《新唐书·承天皇帝传》-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以摘之。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摘而藏之。
【组词】
摘胆剜心、 摘肩儿、 摘青、 摘瓜抱蔓、 摘桃子、 摘棉花;摘苹果
2.
【借】
(形声。从人,昔声。本义:借,借进,借出)。
借进。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即藉字之转注。古只作藉。”-借,假也。 、 《广韵》-借,假借也。 、 《晋书·阮裕传》-借无不给。 、 宋·王安石《伤仲永》-借旁近与之。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允修借书。 、 、 、
【组词】
求借、 挪借、 借当、 借当头、 借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