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0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07:53
“散乐”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一种民间的、非正式的音乐表演形式,通常由流浪艺人或民间艺人表演。这种音乐形式不拘泥于传统的宫廷音乐或**音乐的规范,而是更加自由、活泼,反映了民间的生活情感和审美趣味。
在文学作品中,“散乐”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或场景,如宴会上的即兴音乐表演。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一种非正式的、随意的娱乐活动。在专业领域,如音乐学或民俗学中,“散乐”则可能被用来指代一种特定的音乐类型或表演风格。
“散乐”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的社会结构中,宫廷音乐和音乐占据主导地位,而散乐则是一种补充和对比。随着时间的推移,散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反映了民间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力。
在古代**,散乐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普通百姓提供了娱乐,也是他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式。散乐的流行反映了社会对多样性和自由表达的需求。
“散乐”这个词给我带来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联想到阳光下的街头艺人,他们的音乐充满了生活的热情和创造力。
在我的一次旅行中,我曾在一家小酒馆里听到一位街头艺人表演散乐,那种即兴的、充满活力的音乐让我印象深刻,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散乐”:
在古老的巷弄里,
散乐的旋律飘荡,
流浪艺人的琴声,
唤醒了沉睡的灵魂。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街头艺人坐在古老的石桥上,弹奏着古筝,周围是熙熙攘攘的行人,这种场景让人联想到散乐的自由和活力。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音乐形式可能是街头音乐或流浪艺人的表演,如吉普赛音乐或街头爵士乐,它们都具有类似的非正式和即兴的特点。
通过对“散乐”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种音乐形式的独特性和它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个词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对民间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欣赏。
1.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
2.
【乐】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 、 《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 、 《礼记·世本》-伶伦作乐。 、 《周礼·保氏》-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 、 《吕氏春秋·慎行论》-以乐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