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7:5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7:55:42
“散人”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不隶属于任何组织、团体或机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人。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散漫的人”或“自由人”。
在文学作品中,“散人”常用来形容那些追求精神自由、不拘泥于世俗规范的文人或隐士。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指那些不负责任、不守规矩的人。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心理学,可能会用来描述那些不适应社会结构或组织生活的人。
同义词中,“自由人”强调的是个人的自由状态,而“隐士”则更多指那些远离尘嚣、隐居的人。反义词则强调了与社会组织或结构的联系。
“散人”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源自古代对那些不参与政治、不依附权贵的文人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涵盖了更广泛的不隶属于任何组织的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散人”常与隐逸文化联系在一起,代表了追求个人自由和精神独立的一种生活态度。在现代社会,这个词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不适应或不愿意适应现代社会结构的人。
“散人”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复杂
1.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