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0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09:09
词汇“散仙人”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字面和可能的语境来分析这个词汇。
“散仙人”字面意思可能是指“散漫的仙人”或“不拘小节的仙人”。在这里,“散”可能指的是散漫、不拘束,而“仙人”则是指传说中的超脱尘世的神仙。
由于“散仙人”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如果出现,可能是在描述一个行为不拘小节、超脱世俗的人物,或者是在某种幽默、讽刺的语境中使用。
由于“散仙人”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可能是现代人创造的词汇,用于形容某种特定的生活态度或行为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仙人通常是指那些修炼成仙、超脱尘世的人物。而“散仙人”则可能是在这种传统背景下,对那些虽然不拘小节但并未达到仙人境界的人的一种戏谑或赞美。
“散仙人”可能给人带来一种轻松、自在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那些不受世俗束缚、自由自在生活的人物形象。
由于“散仙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散仙人”作为一个角色,描述他/她如何不受世俗规则的约束,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衣着随意、面带微笑的人物,背景是山水之间,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感觉。听觉上,可能联想到轻松的背景音乐,如古筝或笛子的旋律。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找到类似的概念,如英文中的“free spirit”或“wanderer”。
“散仙人”作为一个非标准词汇,它的使用和理解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可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在特定的文学创作或口语表达中,它可以作为一个有趣的元素,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1.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
2.
【仙】
(会意。本作“僊”。右边的意思是人爬到高处取鸟巢,加上“人”旁,表示人升高成仙。隶书作“仙”,表示仙人多住在高处。本义:仙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僊,长生迁去也。 、 《汉书·郊祀志》-求僊人羡门之属。 、 《列子·黄帝》。注:“仙寿考之迹。”-仙圣为之臣。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