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2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9:14
“狗颠屁股”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狗在兴奋或追逐时尾巴摇摆的样子。基本含义是形容人或事物兴奋、活跃、忙碌的样子,有时带有贬义,指人过于活跃或忙碌而显得轻浮或不稳重。
“狗颠屁股”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观,直接来源于狗在兴奋时的行为。在汉语中,这个成语的使用历史较长,主要用于形容人的行为状态。
在**文化中,狗通常被认为是忠诚和活泼的象征。因此,“狗颠屁股”这个成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狗的观察和理解,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活跃和忙碌状态的认知。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轻松和幽默的,因为它形象地描绘了一个活泼的场景。联想上,人们可能会想到一只快乐的小狗在摇尾巴,或者一个忙碌的人在四处奔波。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朋友在聚会上的活跃表现,或者描述自己在忙碌时期的状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柳絮飘飘,孩子们在草地上,像狗颠屁股般欢笑。”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只小狗在阳光下摇尾巴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孩子们在公园里嬉戏的欢笑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ike a dog with two tails”,意思也是形容非常高兴或兴奋的状态。
“狗颠屁股”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形象生动的表达,能够有效地传达人的活跃和忙碌状态。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成语对于丰富语言表达和理解文化背景都是非常重要的。
春燕说荤的不好,另叫你炒个面筯儿,少搁油才好,你忙着就说自己发昏,赶着洗手炒了,狗颠屁股儿似的,亲自捧了去。
好容易俺家里出了一个好孩子,你们不~的献些殷勤,反倒作践起来。
1.
【狗】
(形声。从犬,句(gōu)声。本义:犬。原指小犬。后为狗犬的通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狗,犬也。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 《易·说卦传》-艮为狗。 、 《春秋·考异郵》。注:“狗,斗之精所生也。”-故斗运狗三月而生也。 、 《史记·秦本纪》-以狗御蛊。 、 《礼记·曲礼上》。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效犬者左牵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
2.
【颠】
(形声。从页(xié),真声。本义: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颠,顶也。 、 《国语·齐语》-班序颠毛。 、 《后汉书·蔡邕传》-诲于华颠胡老。
【组词】
颠毛、 颠顶、 颠童
3.
【屁】
肠道产生但从肛门突然排出的臭气
【组词】
屁滚尿流、 放屁
屁股,臀部
【组词】
拍马屁、 屁眼
4.
【股】
(形声。从肉,殳(shū)声。本义:大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股,髀也。 、 《论语·宪问》疏-膝上曰股,膝下曰胫。 、 《战国策·秦策》-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 《史记·酷吏列传》-余皆股栗。 、 《聊斋志异·狼三则》-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组词】
股掌、 股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