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2:31
“乌烟瘴气”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烟雾弥漫、空气污浊的样子。基本含义是指环境非常糟糕,充满了混乱、不正之风或者不良现象。
在文学作品中,“乌烟瘴气”常用来形容社会风气败坏、道德沦丧的场景。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描述任何混乱或不愉快的环境,如办公室政治、家庭纷争等。在专业领域,如环境科学中,它可能特指空气质量差的情况。
同义词:
反义词:
“乌烟瘴气”源自古代对恶劣环境的描述,其中“乌烟”指黑色的烟雾,“瘴气”指有害的气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比喻社会环境的恶劣。
在**文化中,“乌烟瘴气”常与腐败、不正之风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清廉、正直的向往。在社会背景中,它也常用来批评那些管理不善、风气败坏的组织或地区。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是负面情感,如厌恶、不安和担忧。它让人联想到污染、混乱和道德败坏。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乌烟瘴气”来形容一个工作环境,那里充满了勾心斗角和不公正的现象,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乌烟瘴气的世界里,
我寻找一片清新的天空,
让心灵得以净化,
远离这污浊的尘嚣。
视觉上,“乌烟瘴气”让人联想到浓烟滚滚的工厂、灰蒙蒙的天空。听觉上,可能是嘈杂的争吵声或机器的轰鸣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oul atmosphere”或“toxic environment”,虽然它们没有完全对应“乌烟瘴气”的意象,但传达了类似的负面环境概念。
“乌烟瘴气”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物理环境的恶劣,还反映了社会和心理层面的不良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有力的工具,能够生动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环境描述。
如今闹了个乌烟瘴气。
这样,汪精卫派和国民党的反共顽固派两家里应外合,把时局闹得~了。
1. 【乌】
2.
【烟】
(形声。从火,因声。本义:物质因燃烧而产生的气体)。
同本义。
【引证】
陆机《连珠》-火壮则煙微。 、 《后汉书·蔡邕传》-煙炎之毁熸。 、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烟焰迷漫。 、 明·刘基《卖柑者言》-烟扑口鼻。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烟炎张天。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烟焰雾雨。 、 唐·杜牧《阿房宫赋》-烟斜雾横(互文,表烟雾斜横。斜 横:升腾缭绕)。
【组词】
烟火邻居、 烟扛扛、 烟爨、 烟蓬、 烟祀、 烟尘、 烟井、 烟火、 烟焰、 夕烟、 风烟、 油烟;炊烟
3. 【瘴】 (形声。从疒(chuáng),章声。“疒”与疾病有关。本义:瘴气,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
4.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