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9:04
“墨池”字面意思是指用来盛放墨水的容器,通常用于书法或绘画时蘸取墨水。基本含义可以扩展为与书法、绘画等艺术创作相关的文化象征或工具。
“墨池”一词源于古代**,最初是指用来盛放墨水的容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成为文化象征,代表着学问和艺术的传承。
在**文化中,“墨池”与书法和绘画紧密相关,是文人墨客的象征。它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墨池”给人以沉稳、内敛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创作的专注与静谧。
在参观书法展览时,我曾亲眼见到书法家用墨池蘸取墨水,那种专注和仪式感让我印象深刻。
诗歌: 墨池深锁古韵长, 一笔一划蕴华章。 文人墨客心相系, 传承千载意未央。
视觉:想象一个古老的墨池,深邃的墨水,周围摆放着毛笔和宣纸,营造出一种古典而宁静的氛围。 听觉:可以联想到毛笔在宣纸上滑动的沙沙声,或是墨水滴入墨池的细微声响。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工具可能是墨水瓶(inkwell),但“墨池”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更为丰富。
“墨池”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工具名称,更是文化传承和艺术创作的象征。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1.
【墨】
(会意兼形声。从土,从黑,黑亦声。本义:书画所用的黑色颜料,用松烟等原料制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墨,书墨也。 、 《庄子·田子方》-舐笔和墨。 、 《周礼·占人》-史占墨。 、 《周礼·卜师》。注:“熟灼之,明其兆。”-致其墨。
【组词】
墨丸、 墨本、 墨工、 墨妆、 墨路
2.
【池】
(形声。从水,也声。本义:水停积处)。
水塘。
【引证】
《广韵》-池,停水曰池。 、 《中文大辞典》-穿地畜水,圆者曰池,方者曰塘。 、 《诗·大雅·召》-池之竭矣。 、 《诗·小雅·无羊》-或饮于池。 、 《礼记·月令》。注::穿地通水曰池。”-毋漉陂池。 、 《周礼·雍氏》。注:“谓陂障之水道也。”-掌沟渎浍池之禁。 、 《国语·周语》-囿有林池。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组词】
游泳池;池苑、 池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