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5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50:24
“孤零零”是一个形容词,字面意思是单独、孤独、没有陪伴的状态。它通常用来描述人或物体在空间或情感上的孤立无援,给人一种凄凉、寂寞的感觉。
“孤零零”这个词源于汉语,由“孤”和“零零”组成,“孤”表示单独,“零零”表示零散、稀少。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现代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孤零零”常与孤独、寂寞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关系和情感支持的重视。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可能会感到更加孤立,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会有所增加。
“孤零零”这个词给人一种凄凉、寂寞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孤独的个体在广阔空间中的无助和迷茫。它可能引发人们对孤独感的共鸣,也可能激发人们对社会联系的渴望。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搬到一个新城市时感到孤零零的,没有熟悉的朋友和家人在身边,这种感觉让我更加珍惜与他人的联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孤零零的灯塔,在夜的海上,指引着迷失的船只,却无人知晓它的寂寞。”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lonely”或“solitary”,它们也有孤独、单独的含义,但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可能有所不同。
“孤零零”这个词在描述孤独状态时非常有力,它不仅传达了物理上的孤立,还表达了情感上的寂寞。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文学作品的情感基调,也能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1.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2.
【零】
(形声。从雨,令声。本义:下雨。指落细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零,余雨也。 、 《诗·豳风·东山》-零雨其濛。
【组词】
零雨
3.
【零】
(形声。从雨,令声。本义:下雨。指落细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零,余雨也。 、 《诗·豳风·东山》-零雨其濛。
【组词】
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