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0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01:45
“孤孤零零”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或事物孤单、无依无靠的状态。字面意思是指单独存在,没有同伴或支持。
“孤孤零零”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简单,由“孤”和“零”两个字组成,强调单独和无伴的状态。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已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孤独状态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孤独往往被视为一种负面情感,与缺乏社会支持和归属感相关。因此,“孤孤零零”这个词汇在描述人物状态时,常常带有一定的同情和关怀色彩。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同情和温暖。它让我联想到那些需要帮助和关怀的人,激发我去关注和帮助他们。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有一次我看到一个老人孤孤零零地在公园里散步,我主动上前与他交谈,发现他非常渴望有人陪伴。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理解孤独的感受,并鼓励我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孤孤零零的夜,星光稀疏,
心中的寂寞,无人能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ll alone”或“lonel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孤独感是相似的。
“孤孤零零”这个词汇在描述孤独状态时非常有力,它不仅传达了物理上的孤单,还触及了情感上的寂寞。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孤独的情感,也鼓励我在生活中更加关注和帮助那些需要陪伴的人。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28回:“原来是~一间小庙,四面并无裙墙。”
1.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2.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3.
【零】
(形声。从雨,令声。本义:下雨。指落细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零,余雨也。 、 《诗·豳风·东山》-零雨其濛。
【组词】
零雨
4.
【零】
(形声。从雨,令声。本义:下雨。指落细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零,余雨也。 、 《诗·豳风·东山》-零雨其濛。
【组词】
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