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7:0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7:01:52
孤雁出群: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单独的一只雁飞离雁群。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或事物与众不同,脱离群体,独自行动或存在。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对自然界中雁群行为的观察。在古代文学中,雁群常被用来象征团结和秩序,而孤雁则象征着孤独和脱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描述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群体和谐被高度重视,因此“孤雁出群”有时带有一定的负面含义,暗示个体可能因为不合群而面临困难或孤立。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复杂的,既有对个体独特性的赞赏,也有对其可能面临的孤独和挑战的同情。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社会中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同事,他在工作中总是孤雁出群,坚持自己的方法和理念,虽然有时显得孤立,但他的创新思维最终得到了认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孤雁出群,飞越茫茫天际,
独行者的心,在风中坚定。
想象一只孤雁在广阔的天空中飞翔,背景音乐可以是悠扬而略带忧伤的旋律,这样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强化了孤独和自由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lone wolf”,意指一个喜欢独自行动的人,但这个表达更多强调的是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不一定带有负面含义。
通过对“孤雁出群”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多重含义和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它不仅是一个描述个体行为的词汇,也是一个反映社会和文化价值观的符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对于丰富我的词汇和提高表达能力都非常重要。
1.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2.
【雁】
(形声。从隹(zhuī),从人,厂(hǎn)声,隹,短尾鸟。厂,石山之涯岩,也有表意作用。本义:鸟名)。
鸟类的一属,形状略像鹅,颈和翼较长,足和尾较短,羽毛淡紫褐色,善于游泳和飞行。
【引证】
《说文》-雁,雁鸟也。 、 《仪礼·士昏礼》-纳采纳吉,请期皆用雁。 、 《仪礼·士相见礼》-下大夫相见以雁。 、 唐·杜甫《遣兴五首》-朔风飘胡雁,惨澹带沙砾。
【组词】
雁塔题名、 雁杳鱼沉、 雁天、 雁户、 雁奴、 雁字、 雁臣
3.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4.
【群】
(形声。从羊,君声。本义:羊群;兽群;人群)。
三个以上的禽兽相聚而成的集体。
【引证】
《说文》-群,辈也。 、 《国语·周语》-兽三为群。 、 《诗·小雅·吉日》-或群或友。 、 《诗·小雅·无羊》-三百维群。 、 《礼记·曲礼》-大夫不掩群。 、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服,众难塞胸。 、 柳宗元《封建论》-故近者聚而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