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9:03
孤雌: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一种生物学现象,即某些动物物种中,雌性个体在没有雄性个体的情况下也能繁殖后代。这种现象在某些昆虫、鱼类和两栖动物中较为常见。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孤雌”可能被用来象征孤独、坚韧或生命的顽强。例如,在描述一个女性角色的坚强和独立时,作者可能会用“孤雌”来比喻。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生物学或生态学话题时可能会出现。
专业领域:在生物学和生态学领域,“孤雌”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某些物种的繁殖策略。
同义词:单性生殖、无性繁殖 反义词:有性繁殖
“孤雌”这个词汇源自生物学领域,由“孤”(单独的)和“雌”(雌性)两个字组成。随着生物学研究的发展,这个词汇逐渐被广泛接受并使用。
在某些文化中,“孤雌”可能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如女性的独立和坚强。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
情感反应: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孤独和坚韧,带来一种既悲伤又敬佩的情感。 联想:想到那些在没有伴侣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繁衍后代的生物,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和适应性。
在生物学课程中,我曾学习过关于孤雌生殖的案例,这让我对生命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诗歌:
孤雌独舞在寂静的湖畔,
无伴侣的陪伴,却孕育着生命的新篇。
她的坚韧,如同星辰不灭,
在黑暗中闪耀,诉说着生命的尊严。
视觉联想:想到一只孤独的雌性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独自生活和繁殖的画面。 听觉联想:可能是一段描述孤雌生殖过程的纪录片旁白,带有科学和探索的氛围。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孤雌生殖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生物学意义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会使用“parthenogenesis”来描述这种现象。
“孤雌”这个词汇在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特殊的繁殖方式,也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适应性。在学习这个词汇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界的奇妙。在语言表达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那些独立、坚韧的人或事物,增添一种特殊的情感色彩。
1.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2.
【雌】
(形声。从隹(zhuī),此声。从“隹”,表示与鸟有关。本义:母鸟。引申为母的)。
母鸟,能产卵的鸟。
【引证】
《吕氏春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