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14:26
咽息(yān xī)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呼吸时通过咽喉的动作。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它可以指代呼吸本身,或者比喻性地表示生命的存在或某种状态的维持。
“咽息”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咽”(咽喉)和“息”(呼吸)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咽”已有通过咽喉的意思,“息”则指呼吸或生命。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咽息”这一词汇,用以描述通过咽喉的呼吸动作。
在**文化中,呼吸与生命紧密相连,因此“咽息”这一词汇也常被用来象征生命的存在或某种状态的维持。在某些传统医学理论中,呼吸的调节被认为与健康和生命力有关。
“咽息”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紧张、悬疑或生死攸关的情境,带来一种紧迫感和生命脆弱性的感受。它也可能唤起对呼吸这一基本生命活动的深刻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咽息”这个词,但如果遇到需要描述紧张或生死攸关的情境时,这个词可以提供一个精确而有力的表达方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咽息”:
在寂静的夜里,
他的咽息如细丝般轻柔,
穿越了时间的缝隙,
在无尽的黑暗中寻找光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紧张或安静的环境中轻轻咽息的画面,强调呼吸的细微动作。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轻柔的呼吸声,或是紧张时刻的静默。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reathing through the throat”或“throat breathing”,但这些表达不如“咽息”在汉语中那样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咽息”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语境和象征意义,不仅描述了呼吸的生理动作,还涉及到生命的存在和状态的维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精确性和深度。
1.
【咽】
填塞;充塞。
【引证】
汉·刘向《新序》-云霞充咽,则夺日月之明。 、 唐·裴鉶《传奇·姚坤》-乃饮坤大醉,投于井口,以垲石咽其井。
【组词】
咽人、 咽气、 咽哽
2.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