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53: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1:53:57
词汇“垂绥”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垂绥”进行分析:
“垂绥”字面意思是指下垂的丝带或绳索。在古代,垂绥常用于装饰或作为礼仪用品,如官员的冠冕上会有垂绥,象征着尊贵和权威。
“垂绥”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垂”意为下垂,“绥”原指丝带或绳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
在古代**,垂绥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同级别的官员佩戴的垂绥材质和样式都有严格的规定。这种文化传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提到“垂绥”,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庄重仪式和尊贵的氛围,给人一种历史悠久和文化沉淀的感觉。
由于“垂绥”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但如果参与历史剧的演出或参与古代服饰的研究,可能会接触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歌时,可以这样使用:“金殿之上,垂绥飘飘,君王威仪,万民敬仰。”
想象一幅古代宫廷的画面,官员们头戴饰有垂绥的冠冕,行走于宫殿之间,这种场景可能会伴随着古琴的悠扬声音,营造出一种古典而庄重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装饰元素也可能存在,如欧洲中世纪的贵族服饰中也有类似的装饰带,但具体名称和使用方式会有所不同。
“垂绥”作为一个古雅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词汇量和提升文化素养。
1.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2.
【绥】
(会意。从糸(mì),从妥,“糸”与丝织品、绳索有关。“妥”表妥当、平安。合起来表示有了这绳索,人就稳妥了。本义:借以登车的绳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绥,车中把也。 、 《礼记·少仪》-负良绥君升所用、又、以散绥升。 、 《左传·哀公二年》-子良授太子绥。 、 《我国古代的车马》-《论语·乡党》说:孔子“升车必正立执绥。”
【组词】
执绥、 绥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