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9: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9:25
词汇“垢俗”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垢”通常指污垢、不洁之物,而“俗”则指世俗、庸俗的事物。结合起来,“垢俗”可能指的是庸俗或不洁的事物或行为。
由于“垢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某些低俗或不洁的社会现象或人物行为。
“垢”和“俗”都是汉语中的基本词汇,没有特别复杂的词源。它们的组合可能是为了强调某种极端的庸俗或不洁状态。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垢俗”可能被用来批评那些不符合社会道德标准或审美标准的行为或现象。
这个词给人一种负面、不愉快的情感反应,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肮脏、低级或不道德的事物。
由于“垢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垢俗”用来形容某些极端的负面情境,如:
由于“垢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垢俗”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提供了一种强烈的负面描述方式,可以用来批评那些极端庸俗或不洁的事物。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1.
【垢】
(形声。从土,后声。本义:污秽,尘土一类的脏东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垢,浊也。 、 《庄子·大宗师》-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 、 《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 韩愈《进学解》-爬罗剔块,刮垢磨光。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组词】
积垢;尘垢;泥垢;牙垢;污垢;耳垢
2.
【俗】
(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引证】
《说文》-俗,习也。 、 《周礼·大司徒》-六曰以俗教安。 、 《礼记·曲礼》-入国而问俗。 、 《淮南子·泛论》-循俗未足多也。 、 《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俗主亏情。 、 《荀子·乐论》-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 汉·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组词】
风俗、 习俗、 民俗、 俗忌、 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