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2:06
垢尘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垢”和“尘”。字面意思分别是污垢和尘埃。结合起来,垢尘 指的是附着在物体表面的污垢和灰尘,通常用来形容物体因长时间未清洁而积累的脏污。
在文学作品中,垢尘 常用来形容古老或废弃的物品,如古书、古建筑等,带有一定的历史感和沧桑感。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更直接地指代需要清洁的表面。在专业领域,如环境科学或清洁行业,垢尘 可能特指某种类型的污染物或清洁对象。
同义词中,“污垢”更侧重于油污或顽固的脏污,“尘埃”则更偏向于细小的灰尘颗粒。反义词则直接表达了与“垢尘”相反的状态,即干净和清洁。
垢尘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垢”和“尘”两个常用汉字组成,没有特别复杂的演变历史。在古代文献中,这两个字也常单独使用,表示污垢和灰尘。
在传统文化中,垢尘** 有时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例如,在描述古迹或文物时,垢尘的存在往往增加了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垢尘 这个词给人一种陈旧和需要清理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老旧的物品、遗忘的角落或是需要维护和关注的事物。
在日常生活中,垢尘 这个词常用于提醒自己或他人注意环境的清洁和卫生的重要性。例如,在家庭清洁时,可能会提到“清除垢尘,让家更温馨”。
在诗歌中,垢尘 可以用来形容岁月的痕迹:
古墙上的垢尘, 是岁月无声的诗篇, 每一粒尘埃, 都承载着过往的记忆。
视觉上,垢尘 可能让人联想到灰蒙蒙的表面,或是轻轻一吹就能扬起的细小尘埃。听觉上,可能是清洁时扫帚扫过地面发出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垢尘 可以对应为 "dirt" 或 "dust",但这两个词在英语中的使用更为广泛,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污垢和灰尘。
垢尘 这个词虽然简单,但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下,它承载了丰富的意义和情感。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如何在不同情境中使用,对于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1.
【垢】
(形声。从土,后声。本义:污秽,尘土一类的脏东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垢,浊也。 、 《庄子·大宗师》-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 、 《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 韩愈《进学解》-爬罗剔块,刮垢磨光。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组词】
积垢;尘垢;泥垢;牙垢;污垢;耳垢
2.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湫隘嚣尘。 、 《庄子·逍遥游》-尘埃也。 、 《庄子·齐物论》-而游于尘垢之外。 、 《楚辞·招魂》-朱尘筵些。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组词】
浮尘;降尘;灰尘、 一尘不染;尘封、 尘涓、 尘芥、 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