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0 20:4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0 20:41:07
害群之马 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危害整个群体的马”,比喻那些在集体中起破坏作用、给集体带来负面影响的人或事物。它强调的是个体行为对整体利益的损害。
“害群之马”源自**古代的农耕社会,当时马是重要的劳动力,一匹马如果行为不端,可能会影响整个马群的工作效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会集体中,用以形容那些破坏集体和谐的个体。
在**传统文化中,集体利益往往被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因此“害群之马”这样的词汇强调了个人行为对集体的影响,反映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破坏、不和谐和需要被清除的元素。它可能会激发人们对维护集体利益的思考。
在团队项目中,如果有人不断制造问题,影响团队进度,我可能会用“害群之马”来形容这个人,提醒团队注意并采取措施。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这片和谐的土地上,偶尔会有害群之马,扰乱了平静的湖面,但智慧的农夫,总能将其驯服。”
想象一匹马在马群中横冲直撞,其他马匹惊慌失措的画面,或是听到马蹄声中夹杂着不安的嘶鸣,这些都能增强“害群之马”这一概念的直观感受。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lack sheep”,意指家庭或团体中的异类或不受欢迎的成员,但这个表达更多强调的是个体的与众不同,而非直接的破坏行为。
“害群之马”这个词汇在描述个体对集体的负面影响时非常有力,它提醒我们在集体生活中要警惕和处理那些可能破坏团结的因素。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对于丰富表达方式和深化文化理解都是非常重要的。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赶走~的走狗!
传说黄帝轩辕氏去且茨山找神仙大隗讨教治理天下的良方,在半途中遇到一个牧马的孩子,黄帝向他问路,孩子告诉大隗的住处。黄帝问孩子如何治理天下,孩子说:“治理天下就和放马一样,只要那去其害马就可以了。”黄帝顿悟其中道理
1.
【害】
何不。 同: 曷
【引证】
《书·大诰》-王害不违卜。 、 《诗·周南·葛覃》-薄汙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 《孟子·梁惠王上》-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 《汉书·翟方进传》-予害敢不于祖宗安人图功所终?
2.
【群】
(形声。从羊,君声。本义:羊群;兽群;人群)。
三个以上的禽兽相聚而成的集体。
【引证】
《说文》-群,辈也。 、 《国语·周语》-兽三为群。 、 《诗·小雅·吉日》-或群或友。 、 《诗·小雅·无羊》-三百维群。 、 《礼记·曲礼》-大夫不掩群。 、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服,众难塞胸。 、 柳宗元《封建论》-故近者聚而为群。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