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9:4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9:49:06
汗褂儿:这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指一种贴身穿的、用来吸汗的短上衣,通常是单层的,材质多为棉或麻,适合夏季穿着。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汗褂儿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朴素、勤劳的人物形象,如农民或工人。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汗褂儿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穿着简朴或生活节俭。 专业领域:在服装或纺织行业,汗褂儿可能被专门讨论其材质、设计和功能。
同义词:背心、汗衫、短褂 反义词:大衣、棉袄、羽绒服(这些是与汗褂儿相对的冬季服装)
词源:汗褂儿这个词源于汉语,直接反映了其功能——吸汗。 演变:随着时代的发展,汗褂儿的材质和设计也在不断变化,但其基本功能和简朴的风格保持不变。
在**的农村地区,汗褂儿是一种常见的夏季服装,反映了农民的朴素生活和对实用性的追求。
汗褂儿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朴素和勤劳。它让我联想到炎热的夏日和辛勤工作的人们。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祖父夏天总是穿着一件蓝色的汗褂儿,在田间劳作,那是我对勤劳和朴素生活的最初认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夏日炎炎,汗褂儿轻,
田间劳作,汗水滴。
朴素生活,心中喜,
勤劳身影,永不息。
视觉:汗褂儿让我联想到夏日的田野,阳光下的稻田,和穿着汗褂儿的农民。 听觉:可能是蝉鸣和田间劳作的声音,伴随着汗褂儿的故事。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服装可能是印度的“坎加”(Kurta)或日本的“浴衣”(Yukata),它们在设计和功能上有所不同,但都是夏季的轻便服装。
汗褂儿是一个充满文化和社会意义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服装,还反映了人们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勤劳的尊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珍惜简单和实用,同时也欣赏不同文化中的相似概念。
1.
【汗】
(形声。从水,干声。本义:汗腺的分泌物)。
由人或高等动物皮肤内腺体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
【引证】
《说文》-汗,身液也。 、 《素问·评热病论》-汗者,精气也。 、 《宣明五气篇》-五藏化液心为汗。 、 《汉书·刘向传》-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也。 、 《释名·释衣服》-汗衣,近身受汗垢 之衣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汗出浃背。
【组词】
汗巾、 汗血、 汗汪汪、 汗星、 汗迹
2. 【褂】 中式的单上衣。 古时军装的一种,有罩甲的短袖戎衣。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