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3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30:31
汗颜:字面意思是因羞愧或尴尬而出汗,形容非常惭愧或不好意思。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汗颜”常用来形容人物因某种原因感到极度羞愧,如在失败或犯错后。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汗颜”常用来表达对某事的尴尬或不好意思,有时带有幽默或自嘲的意味。 专业领域: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心理学,可能会用“汗颜”来描述因社交焦虑或尴尬情境导致的生理反应。
同义词:羞愧、尴尬、不好意思 反义词:自豪、得意、自信
“汗颜”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字面上的“汗”指汗水,“颜”指脸面。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使用“汗颜”来形容因羞愧而出汗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演变为现代汉语中表示羞愧或尴尬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汗颜”常用来表达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或面对权威时。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中华文化中重视面子和礼仪的传统。
“汗颜”这个词常常带有一种轻微的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尴尬、不自在和羞愧。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能引发一种自我反省的情感,促使人们思考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忘词,感到非常汗颜。这种经历让我更加理解并珍惜准备和练*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汗颜”融入描述人物内心活动的诗句中,如:
月下独酌,汗颜自知,
诗行间,羞愧难掩。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尴尬或羞愧的情境下,额头微微出汗的样子。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轻柔且略带忧伤的旋律,来表达“汗颜”所带来的情感。
在英语中,“汗颜”可以对应为“feel ashamed”或“feel embarrasse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情感——羞愧和尴尬——是相通的。
通过对“汗颜”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情感表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1.
【汗】
(形声。从水,干声。本义:汗腺的分泌物)。
由人或高等动物皮肤内腺体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
【引证】
《说文》-汗,身液也。 、 《素问·评热病论》-汗者,精气也。 、 《宣明五气篇》-五藏化液心为汗。 、 《汉书·刘向传》-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也。 、 《释名·释衣服》-汗衣,近身受汗垢 之衣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汗出浃背。
【组词】
汗巾、 汗血、 汗汪汪、 汗星、 汗迹
2.
【颜】
(形声。从页,彦(yàn)声。从页(xié),与头有关。本义:印堂)。
印堂,两眉之间。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各本作眉目之间,浅人妄增字耳,今正。眉与眉之间不名颜。…颜为眉间,医经所谓阙,道书所谓上丹田,相书所谓中正印堂也。”-颜,眉目之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