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20: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20:39
寸指测渊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手指测量深渊”,比喻做事不切实际,方法错误或能力不足却强行去做。这个成语强调了在不具备相应条件或能力的情况下,尝试做某事是徒劳无功的。
在文学作品中,寸指测渊 常用来批评那些不自量力、盲目行动的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尝试做超出其能力范围的事情,或者用错误的方法解决问题。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策略或方法的有效性。
同义词: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反义词:量力而行、实事求是
寸指测渊 出自《庄子·外物》:“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在传统文化中,寸指测渊** 反映了儒家和道家对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智慧观念。它强调了认识自己的局限性和量力而行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警示和反思。它提醒我在尝试新事物时要评估自己的能力和资源,避免盲目行动。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试图用不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同事,他们的行为就像寸指测渊,最终导致项目失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寸指测渊,不自量力,
盲目行动,终将自伤。
量力而行,智慧之光,
知足常乐,心安理得。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深渊边,试图用手指测量其深度,这个画面充满了荒谬和危险。听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我联想到警告的声音或长辈的教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sing a thimble to bail out the ocean”,意思是用一个小工具去处理一个巨大的问题,与寸指测渊有相似的含义。
寸指测渊 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不自量力和错误方法的危害。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谨慎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失败。通过学和应用这个成语,我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蒙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他经常说出“~”的话来。
1.
【寸】
(指事。小篆字形,从又,从一。“又”象手形,“一”指下手腕一寸之处。“寸”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寸”的字往往与“手”有关。本义:中医切脉,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简称“寸”)。
【组词】
寸田、 寸关尺
长度单位, 1/10尺为一寸,古代计量长度单位的标准不同,寸的具体数值也有差异。
【引证】
《后汉书·列女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2.
【指】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引证】
《说文》-指,手指也。 、 《庄子·骈拇》-骈拇枝指。 、 《荀子·儒效》-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指如削葱根。 、 唐·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以指叩门。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指下、 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 指尺、 指掌、 指语
足指也叫做指。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3.
【测】
(形声。从水,则声。本义:度量水的深浅)。
度量;测量。
【引证】
《说文》-测,深所至也。 、 《周礼·大司徒》。注:“犹度也。”-测土深。 、 《礼记·乐记》。疏:“知也。”-穷高极远,而深深厚。 、 《礼记·少仪》。注:“意度也。”-毋测未至。 、 《国语·晋语》。注:“度也。”-抑欲测吾心也。 、 《韩非子·主道》-大不可量,深不可测。
【组词】
测海、 测景、 测汽车的速度;测房子的高度;测地、 测步
4.
【渊】
(会意。《说文》古文字形,外边大框象水潭,里面是打漩的水。本义:打漩涡的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渊,回水也。 、 《管子·度地》-水出地而不流,命曰渊水。, 、 《庄子·应帝王》-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 、 《易·乾》-或跃在渊。
【组词】
渊环、 渊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