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0:27
寸心不昧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心中不糊涂”或“心中明白”。这个成语强调一个人内心清晰,不受外界干扰,保持清醒和正直的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寸心不昧 常用来形容主人公在面对诱惑或困难时,能够保持内心的正直和清醒。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正式或专业的语境中,如法律或道德讨论中,可能会被提及。
寸心不昧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古代汉语中对于内心状态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文学和正式场合中仍然保留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内心的正直和清醒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寸心不昧 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下的道德追求和人格修养。
这个词汇给人以正直、坚定和清晰的情感联想。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保持内心的清明和坚定。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面对职业选择时,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和信念,这种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寸心不昧 的含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纷扰的世界里,我寸心不昧,
如同明灯,照亮前行的路。
寸心不昧 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在风雨中坚定地站立,眼神清澈,不受外界干扰。音乐上,可以联想到一首节奏稳定、旋律清晰的乐曲,象征内心的坚定和清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keep one's mind clear" 或 "stay true to oneself",但这些表达没有寸心不昧 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寸心不昧 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更是一种文化和道德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清明和正直,这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都具有重要意义。
你不将王法依,平将百姓欺,早难道寸心不昧。
1.
【寸】
(指事。小篆字形,从又,从一。“又”象手形,“一”指下手腕一寸之处。“寸”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寸”的字往往与“手”有关。本义:中医切脉,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简称“寸”)。
【组词】
寸田、 寸关尺
长度单位, 1/10尺为一寸,古代计量长度单位的标准不同,寸的具体数值也有差异。
【引证】
《后汉书·列女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昧】
(形声。从日,未声。从日,与光线有关。本义:昏暗不明)。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诂四》-昧,冥也。 、 《书·牧誓》-时甲子昧爽。 、 《楚辞·九章·怀沙》-日昧昧其将暮。 、 《荀子·哀公》。注:“昧,闇;爽,明也。谓初晓尚暗之时。”-君昧爽而栉冠。 、 《淮南子·原道》-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 、 《后汉书·苏竟传》-虽昧必亮。 、 《战国策·赵策》-愚者昧于成事。 、 《楚辞·离骚》-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轻身而昧大义。
【组词】
昧旦、 昧然、 昧昧、 昧色、 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