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29: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29:25
“批其逆鳞”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触碰龙的逆鳞,比喻触犯或激怒有权势或地位的人。逆鳞指的是龙喉下倒生的鳞片,传说中触碰龙的逆鳞会激怒龙,因此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触犯权威或激怒某人。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主人公或角色不畏强权,敢于直言或行动,即使知道会激怒对方。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人做了一些可能会激怒上司或权威人物的事情。在专业领域,如政治或商业,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那些敢于挑战现状或权威的行为。
同义词:触犯龙颜、冒犯权威、挑战权威 反义词:顺从、迎合、巴结
同义词在表达上略有差异,但都指向了挑战或触犯权威的行为。反义词则表达了顺从或迎合的态度。
“批其逆鳞”源自**古代的神话传说,特别是与龙相关的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和口语表达中,用以形容那些敢于挑战权威的行为。
在文化中,龙象征着权威和力量。因此,“批其逆鳞”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也反映了人们对权威的态度和挑战权威的勇气。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勇敢和挑战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不畏强权,敢于直言的人。在情感上,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正义和勇气的赞赏。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工作中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即使知道可能会引起上级不满的人。例如,一个员工在公司会议上勇敢地提出了对现行政策的批评,就可以说他“批其逆鳞”。
在诗歌中,可以将“批其逆鳞”融入描述一个勇敢的人物形象,如:
他如勇士般批其逆鳞,
在黑暗中点燃希望的火花。
结合龙的图像,可以想象一个勇敢的人物站在龙面前,不畏惧地挑战它。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激昂的音乐,象征着勇气和挑战。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read on someone's toes”或“cross the line”,虽然这些表达没有直接对应“批其逆鳞”的神话背景,但它们都表达了触犯或激怒某人的意思。
“批其逆鳞”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描述行为的词汇,它还蕴含了文化、历史和情感的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对权威的态度和挑战权威的勇气。
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1.
【批】
(形声。从手,比声。本义:反手打)。
引申为刺入。
【引证】
《庄子》-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2.
【其】
期限。 同: 期
【引证】
《易·系辞下》-既辱且危,死其将至。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3.
【逆】
(形声。从辵(chuò),屰(nì)声。本义:迎,迎接,迎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逆,迎也。关东曰逆,关西曰迎。 、 《左传·成公十四年》-宣公如齐逆女。 、 《国语·周语上》-上卿逆于境。 、 宋·苏轼《留侯论》-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 、 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尝过青城山,遇雪,舍于逆旅。 、 陶潜《自祭文》-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
【组词】
逆战、 逆厘、 逆劳、 逆暑、 逆视、 逆送、 逆女
4.
【鳞】
(形声。从鱼,粦(lìn)声。本义:鱼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鳞,鱼甲也。 、 扬雄《羽猎赋》-鳞罗布烈。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鳞浪层层。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鳞爪飞扬。 、 唐·李朝威《柳毅传》-朱鳞大鬣。
【组词】
鳞爪、 鳞沦、 鳞接、 鳞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