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2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28:35
寅月:在**传统农历中,寅月指的是农历的第一个月,即春季的开始。寅是地支的第三个,对应于现代公历的2月到3月之间。
寅月的概念源自古代的天文历法,地支“寅”代表东方和春季,与五行中的木相对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寅月作为农历的第一个月,一直保留在的传统节日和文化*俗中。
寅月在*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标志着春节的开始,是家庭团聚和庆祝新年的时刻。这个月份充满了传统俗,如放鞭炮、贴春联、拜年等。
寅月给人以新生和希望的感觉,它象征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到来。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温暖的阳光、绽放的花朵和充满活力的自然界。
在个人生活中,寅月可能与春节的记忆和家庭聚会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充满欢乐和传统仪式的时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寅月春风拂面来,桃花笑迎新岁开。”
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也有类似的农历月份概念,但具体的节日和*俗可能有所不同。
寅月作为一个传统农历月份的词汇,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也反映了自然界季节变化的规律。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1.
【寅】
(象形。据甲骨文为矢形。小篆讹变。本义:恭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寅,居敬也。 、 《尔雅》-寅,敬也。 、 《书·舜典》-夙夜惟寅。 、 《书·无逸》-严恭寅畏。 、 《周书·祭公》-寅哉寅哉。 、 《书·尧典》-寅宾出日。
【组词】
寅亮、 寅畏、 寅清
地支的第三位。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髌,字之误也,当作ń。”-寅,髌也。正月易气动,去黄泉欲上出,侌尚强也。
【组词】
星次序数之一古代天文学十二星次中的“析木”为寅
2.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 、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仪礼·觐礼》-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 《淮南子·天文》-月虚而鱼脑减。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组词】
月满则亏,水满则盈、 月上半阑残、 月老冰人、 “月”字流觞、 月日、 月晕、 月影、 月满、 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