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9:05
“桀骜自恃”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桀、骜、自、恃。字面意思如下:
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性格倔强、不驯服,自视甚高,不依赖他人,有时带有贬义,形容人自负、不易相处。
在文学作品中,“桀骜自恃”常用来形容那些性格刚烈、不屈不挠的人物,如古代的侠客、英雄或叛逆者。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批评那些自以为是、不听劝告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可能用来描述某些人格特质。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程度的强弱,而反义词则完全相反,描述的是谦卑和易于接受他人意见的态度。
“桀骜自恃”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桀”和“骜”都是古代对不驯服、凶暴的描述,而“自恃”则是指自我依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谦逊和顺从被视为美德,而“桀骜自恃”则常常被视为负面特质。在现代社会,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那些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人,有时也带有一定的正面含义,尤其是在强调个性和独立思考的环境中。
这个词汇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复杂的,既有对倔强不屈的敬佩,也有对自负不易相处的担忧。联想上,可能会想到历史上的某些英雄人物,他们虽然桀骜自恃,但也成就了一番事业。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桀骜自恃,坚持自己的工作方式,不接受他人的建议,这导致团队合作时出现了一些问题。
在诗歌中,可以将“桀骜自恃”融入描述一个独立思考的诗人形象:
他桀骜自恃,笔下生风,
不随波逐流,诗篇独行。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幅描绘古代侠客的画作,他们独立、不羁的形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首节奏强烈、旋律独立的音乐作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lf-reliant and stubborn”,但缺乏“桀骜自恃”这个成语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深度。
“桀骜自恃”这个词汇在描述个性强烈、不易相处的人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倔强和自负的含义,还带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韵味。
他在业务上有时固执,却不像沈巧说的那样桀骜自恃。
1.
【桀】
鸡栖的木桩。
【引证】
《诗·王风·君子于役》-鸡栖于桀。
小木桩。
【引证】
《墨子》-城希裾门而直桀。
2.
【骜】
(形声。从马,敖声。本义:好马,良马) 同本义。
【引证】
《吕氏春秋·察今》。注:“千里马也。王者乘之游敖,因曰骥骜也。”-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组词】
骜放
放纵奔驰。
【引证】
《楚辞·远游》-服偃蹇以低昂兮,骖连蜷以骄骜。
3.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4.
【恃】
(形声。从心,寺声。本义:依赖,依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恃,赖也。 、 《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 《公羊传·桓公三年》-恃有年也。 、 《离骚》。注:“怙也。”-吾以兰为可恃兮。 、 《庄子·徐无鬼》-恃源而往者也。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子何恃而往? 、 《战国策·赵策》-老妇恃辇而行。
【组词】
仗恃、 恃固、 恃势、 恃爱、 恃险、 恃宠作娇、 恃赖、 恃众、 恃宠、 恃才傲物、 恃功、 恃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