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4:14
桀骜不恭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桀骜”和“不恭”两个词组成。其中,“桀骜”形容人性格刚烈、不易驯服,“不恭”则指不尊敬、不恭敬。结合起来,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性格倔强、不服从,对权威或规则缺乏应有的尊重。
“桀骜不恭”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其构成部分“桀骜”和“不恭”在古代文献中均有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性格刚烈、不服从的人。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权威和遵守规则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桀骜不恭”这个成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于个性与规则之间冲突的关注。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一种不合作、不尊重的态度。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性格特质也可能被视为一种独立和坚持原则的表现。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同事,他总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轻易妥协,有时甚至显得桀骜不恭。尽管这有时会导致团队内部的冲突,但他的坚持也带来了一些创新的思路。
在诗歌中,可以将“桀骜不恭”融入描述一个独立思考者的形象:
他如山间松,桀骜不恭,
不随风摇摆,坚守自我。
在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幅描绘独立人物的画作,如一个站在山巅的孤独身影,背景是广阔的天空。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首节奏强烈、旋律独立的音乐作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bellious”或“defiant”,但这些词汇更多强调的是反叛和挑战权威,而“桀骜不恭”则更多强调性格的刚烈和不顺从。
“桀骜不恭”这个成语在描述个性强烈、不服从的人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反映了社会对于个性与规则之间关系的思考,也提醒我们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要理解和包容不同的性格特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态度。
1.
【桀】
鸡栖的木桩。
【引证】
《诗·王风·君子于役》-鸡栖于桀。
小木桩。
【引证】
《墨子》-城希裾门而直桀。
2.
【骜】
(形声。从马,敖声。本义:好马,良马) 同本义。
【引证】
《吕氏春秋·察今》。注:“千里马也。王者乘之游敖,因曰骥骜也。”-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组词】
骜放
放纵奔驰。
【引证】
《楚辞·远游》-服偃蹇以低昂兮,骖连蜷以骄骜。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恭】
(形声。从心,共声。本义:恭敬,谦逊有礼)。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皇矣》-密人不恭,敢距大邦。 、 《尔雅》-恭,敬也。 、 《礼记·曲礼上》疏-何胤云,在貌为恭,在心为敬,何之所说,从多举也。 、 《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执辔愈恭。
【组词】
恭默、 恭倨、 恭恪、 恭敬、 恭和、 恭逢其盛、 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