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4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45:49
怀怨 的字面意思是指心怀怨恨,对某人或某事持有不满或仇恨的情绪。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因为受到不公正对待或伤害而产生的负面情绪。
在文学作品中,“怀怨”常常用来描绘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示其复杂的心理状态。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于描述某人的性格特点,如“他总是怀怨在心,难以释怀”。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可能会探讨怀怨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情感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而反义词则代表了怀怨情绪的反面,即放下和原谅。
“怀怨”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怀”意为心怀,“怨”意为怨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更多地出现在文学作品或正式的书面语中。
在**传统文化中,怀怨被视为一种负面情绪,与“和为贵”、“宽以待人”等价值观相悖。社会普遍鼓励人们以宽容和理解来化解怨恨,促进社会和谐。
怀怨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压抑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因为无法释怀过去而痛苦的人,以及这种情绪对个人和社会关系的负面影响。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怀怨而影响人际关系的情况。通过倾听和沟通,帮助对方理解宽恕的重要性,最终促进了关系的修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怀怨”:
月光下,怀怨的影子
在心中悄然生长,
曾经的伤痕,
如夜风中的叹息。
怀怨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画面,如乌云密布的天空或荒凉的废墟。在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低沉的旋律和悲伤的和声。
在英语中,“怀怨”可以对应为“nurture a grudge”或“hold a grudge”,这些表达在西方文化中同样被视为负面情绪,与寻求宽恕和和解的价值观相对立。
通过对“怀怨”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一情绪的复杂性和它在人际关系中的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人类情感的多样性。
1.
【怀】
(形声。从心,褱声。本义:想念,怀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怀,思念也。 、 《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 、 、 《诗·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人。 、 《楚辞·悲回风》-惟佳人之独怀兮。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怀良辰以孤往。 、 《后汉书·列女传》-久行怀思。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而不怀仁。 、 范仲淹《岳阳楼记》-去国怀乡。(国,国都)
【组词】
怀土、 怀香、 怀慕、 怀乡
2.
【怨】
(形声。从心,夗(yuàn)声。本义:怨恨;仇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怨,恚也。 、 《论语》。皇疏:“恨也。”-曰怨乎。 、 《贾子道术》-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 、 《淮南子·说山》-不怨人取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天子甚怨。 、 清·黄宗羲《原君》-人怨恶其君。 、 清·张廷玉《明史》-怨颇兴。 、 孙文《序》-怨愤所积。
【组词】
怨怅、 怨谤、 怨恶、 怨艾、 怨詈、 恩怨、 宿怨、 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