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5:52
“抱瓮出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抱着瓮去灌溉。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原文是:“抱瓮而出,灌于田。”这里的“瓮”指的是一种陶制的容器,用来装水。成语比喻做事方法原始、简单,不借助现代工具或技术。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朴素、勤劳或者对传统方法的坚持。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调侃某人做事不够现代化或效率低下。在专业领域,如农业或水利工程,这个成语可能用来讨论传统灌溉方法与现代技术的对比。
这个成语源自《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著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那些坚持传统或简单方法的人或行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勤劳和朴素是被推崇的美德。因此,“抱瓮出灌”虽然描述的是一种效率较低的方法,但它也体现了对劳动的尊重和对传统的坚持。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田园生活的宁静和简单,以及对自然和传统的尊重。它可能唤起一种怀旧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见,但在讨论可持续农业或传统生活方式时,它仍然是一个有用的表达。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抱瓮出灌,水声潺潺,岁月静好,田园梦回。”
想象一个老人在清晨抱着瓮去灌溉田地,水声和鸟鸣交织,构成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可以是对传统或简单生活方式的描述。
“抱瓮出灌”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种具体的行动,还反映了人们对传统和简单生活的态度。在现代社会,它提醒我们尊重和保护传统方法,同时也鼓励我们寻找更高效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
1.
【抱】
(形声。从手,包声。本义:用手臂围住)。
同本义。
【引证】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遂相与一抱而别。 、 宋·苏洵《六国论》-犹抱薪救火。
【组词】
抱石、 抱嫁、 抱冰
2.
【瓮】
(形声。从瓦,公声。本义:陶制盛器,小口大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罋,汲缾也。 、 《广雅·释器》-瓮,瓶也。 、
3.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4.
【灌】
(形声。从水,雚(guàn)声。本义:灌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灌,灌水也。出庐江雩娄北入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