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54: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54:49
挨个儿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一个接一个地”或“依次地”。它通常用来描述按照顺序逐一进行某项活动或处理事物的动作。
“挨个儿”源自北方方言,逐渐被普通话吸收,成为常用词汇。其结构简单,意义明确,因此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有序和礼貌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挨个儿”这样的词汇反映了这种文化特点。
使用“挨个儿”时,常常给人一种有序、耐心和细致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排队等候的场景,或是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挨个儿”来指导孩子们有序地完成任务,比如收拾玩具或完成作业。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过,花儿挨个儿绽放,如同夜空中逐一点亮的星辰。”
想象一个画面:人们挨个儿走过一座桥,桥下的水声潺潺,这种有序的移动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ne by one”或“in tur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顺序和逐一的概念是相似的。
“挨个儿”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词汇,它不仅帮助表达有序的行为,还反映了中华文化中重视秩序和礼仪的特点。在学*汉语和理解**文化时,这个词汇提供了丰富的语境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1.
【挨】
遭受;忍受。
【引证】
关汉卿《元曲选·窦娥冤》。-这无情棍棒,教我挨不的。
【组词】
挨打;挨批
拖延;磨蹭。
【引证】
《水浒传》-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
2. 【个】 用于“自个儿”(zìgěr)。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