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6:5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6:52:24
“挨三顶四”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依次排列,一个接一个。基本含义是指事物或人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没有间断或混乱。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人物或的连续发生,如“故事中的挨三顶四地发生,让人应接不暇。”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描述排队或顺序,如“大家挨三顶四地排队等候。”在专业领域,如数学或逻辑学中,它可以用来描述有序的序列或排列。
同义词:依次、接连、连续 反义词:杂乱无章、无序
同义词“依次”强调按照顺序,而“接连”和“连续”则强调不间断。反义词“杂乱无章”和“无序”则表示没有顺序或混乱。
“挨三顶四”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民间口头传承下来的表达方式。在古代文献中较少见到,更多是在现代汉语中使用。
在**文化中,顺序和秩序被认为是重要的社会价值观。因此,“挨三顶四”这个成语反映了这种对有序排列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以秩序井然、有条不紊的正面情感反应。联想上,它可能让人想到整齐的队伍或有序的工作流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排队等候的情况,如在银行或超市。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日的花朵,挨三顶四地绽放,美不胜收。”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排排整齐的书架或一列列整齐的树木。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有序的脚步声或钟表的滴答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 an orderly fashion”或“one after another”,但这些表达没有“挨三顶四”这个成语所具有的简洁和形象性。
“挨三顶四”这个成语简洁地表达了有序排列的概念,适用于多种语境。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帮助我们准确而生动地描述有序的场景。
众人挨三顶四,簇拥将来,一个个伸出手来,求太医看脉。
1.
【挨】
遭受;忍受。
【引证】
关汉卿《元曲选·窦娥冤》。-这无情棍棒,教我挨不的。
【组词】
挨打;挨批
拖延;磨蹭。
【引证】
《水浒传》-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
2.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3.
【顶】
(形声。从页(xié),丁声。从“页”,表示与人头有关。本义:人头的最上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顶颠也。 、 《易·大过》-过涉灭顶。 、 《庄子·大宗师》。释文:“本作项。”-肩高于顶。 、 清·方苞《狱中杂记》-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
【组词】
头顶;秃顶;顶光、 顶珠、 顶角、 顶颡、 顶老、 顶阳骨 (头盖骨;) 顶瓜皮 (头皮、 顶搭子 、 顶门上针、 顶虫、 顶疮、 顶发
4.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