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07:2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7:26:45
词汇“哀策”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将其拆分为“哀”和“策”两个字来理解。
将两个字结合,“哀策”可能指的是一种基于悲伤或哀悼情感的策略或计划。
由于“哀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种深沉的、带有哀伤色彩的策略或计划。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
由于“哀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例句可能需要创造性的解释:
由于“哀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可能是某些文学作品或特定语境中创造的词汇。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可能会使用“哀策”来形容某种带有哀伤色彩的策略或计划,尤其是在强调情感和人文关怀的领域。
“哀策”可能让人联想到深沉、悲伤的情感,以及在这种情感驱动下的行动或计划。它可能激发人们对生命、死亡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由于“哀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比如纪念活动或公益项目中,可能会有人使用这个词汇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和目的。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哀策”用作一个象征性的词汇,代表某种深沉的、带有哀伤色彩的策略或计划。
结合图片或音乐,可以创造出一种悲伤、哀悼的氛围,与“哀策”的情感内涵相呼应。
由于“哀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详。
“哀策”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可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或情感表达中,它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象征性词汇。
1.
【哀】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哀,闵也。 、 《广雅》-哀,痛也。 、 《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 《孟子》。注:“伤也。”-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柳敏碑》-呜呼哀哉。 、 《礼记·檀弓》-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
【组词】
哀咜、 哀诏、 哀哉、 哀毁骨立
2.
【策】
(形声。从竹,朿(cì)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同本义。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
【引证】
《考工记·舟人》-軓前十尺而策半之。 、 《礼记·曲礼》-则仆执策立于马前。 、 《左传·文公十三年》-绕朝赠之以策。 、 《左传·襄公十七年》-左师为已短策。 、 《汉书·王褒传》-伤吻敝策。 、 《战国策·赵策》-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 、 唐·韩愈《杂说》-执策而临之。 、 汉·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组词】
策辔、 策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