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6:3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6:38:27
擀面杖:一种用于擀平面团的厨房工具,通常为长条形,两端较粗,中间较细,材质多为木头或塑料。
擀面杖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擀”(动词,意为擀平)和“面杖”(名词,指用于面的工具)组成。在古代,擀面杖多为木制,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现代也有塑料等材质的擀面杖。
在**文化中,擀面杖与家庭烹饪紧密相关,常被视为家庭和谐与传统的象征。在一些节日或家庭聚会中,擀面杖的使用也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
擀面杖给人以温馨、家庭和传统的联想。它让人想到母亲或祖母在厨房中忙碌的身影,以及家庭聚餐时的温馨氛围。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擀面杖是家中厨房的常客。每逢节日,母亲总会用它来制作各种面食,那是一种家的味道和温暖的记忆。
在诗歌中,擀面杖可以被赋予更多的象征意义:
擀面杖,长长的木, 擀出岁月的**饼。 家的味道,温馨的影, 在每一次擀动中,传承。
擀面杖的视觉联想是长条形的木制工具,听觉联想则是它在擀面时发出的轻微摩擦声和偶尔的撞击声。
在不同文化中,擀面杖的功能和形态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意大利的擀面杖可能更长,用于制作大型披萨;而在亚洲,擀面杖可能更短,用于制作小巧的面食。
擀面杖作为一个简单的厨房工具,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它不仅是烹饪的工具,也是家庭和传统的象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些深层含义有助于更丰富地使用和理解词汇。
1.
【擀】
用棍棒碾轧
【组词】
擀面、 擀毡子
[方言] 来回细擦
【组词】
2.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
3.
【杖】
(形声。从木,丈声。本义:执;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杖,持也。 、 《书·牧誓》-王左杖黄钺。 、 《汉书·韩信传》-杖剑从之。 、 《汉书·武帝纪》-杖斧。
【组词】
杖斧、 杖楫、 杖斧之臣、 杖策、 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