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0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04:43
“改辙”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改变车轮的轨迹,比喻改变行动方向或策略。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用来描述在遇到困难或需要调整计划时,采取新的方法或策略。
“改辙”一词源于古代对车辆行驶轨迹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比喻意义上的改变方向或策略。
在**文化中,“改辙”常常与“变通”、“灵活应变”等概念相联系,强调在面对困难时不应固执己见,而应适时调整策略。
“改辙”给人以积极应对挑战、勇于改变的正面联想,它鼓励人们在面对逆境时保持灵活性和创新精神。
在个人生活中,每当遇到难题或计划受阻时,我常常会提醒自己需要“改辙”,寻找新的解决途径。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风雨中,我改辙前行,每一步都是新的风景。”
想象一辆车在泥泞的道路上转弯,车轮溅起泥浆,这个画面可以很好地象征“改辙”的行动转变。
在英语中,“change course”或“shift gears”可以对应“改辙”的概念,虽然具体用法和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改辙”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改变轨迹,更象征着在人生和事业中灵活调整策略的智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改】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pū),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改,更也。 、 《诗·郑风·缁文》-敝予又改为兮。 、 《公羊传·庄公三年》-盖改葬也。 、 《论语·雍也》-回也不改其乐。 、 《仪礼·乡射礼》。注:“更也。”-改取一个挟之。 、 《仪礼·士相见礼》-改居则请退可也。 、 《国语·鲁语下》-执政未改。 、 《楚辞·九章·怀沙》-前图未改。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组词】
改容加饰、 改适、 改教、 改律、 改视、 改节
2.
【辙】
(形声。从车,徹(chè)省声。本义:车迹,车轮碾过的痕迹)。
同本义。
【引证】
《左传·庄公十年》-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