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4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47:17
养疾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养病”或“疗养疾病”。它通常指的是因病而暂时停止工作或活动,专心治疗和恢复健康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养疾”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人物因病而暂时离开公众视野,进行自我修养和恢复。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养病”或“疗养”。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健康管理,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病人的康复过程。
“养疾”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养”字意为供养、培养,而“疾”字意为疾病。在古代,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与贵族或文人的修养生活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描述任何人在病中修养的通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养疾”可能与“养生”概念相联系,强调在疾病中通过适当的饮食、休息和心态调整来促进健康恢复。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与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相关。
“养疾”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暂时脱离日常忙碌,专注于自我照顾和恢复的宁静感。它也可能引发对疾病和康复过程的同情和理解。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有因病需要暂时休息和调整的经历,这时“养疾”这个词汇就能很好地描述这种状态。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养疾”来描绘一个人在病中的内心世界和对外界的感悟:
窗前静养疾,心随云卷舒。 药香伴书香,病中悟真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安静的房间,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床上,一个人静静地躺在那里,周围是书籍和药瓶。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钢琴曲或自然声音,如鸟鸣和流水声,来营造一种宁静和恢复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nvalesce”或“recuperate”,它们也强调在病后的恢复过程。不同文化中,对疾病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养疾”这个概念在许多文化中都有相似的体现。
“养疾”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生理状态,也反映了一个人在病中的心理和情感体验。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汇的深层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和理解他人的健康状况和需求。
1.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
2.
【疾】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矢,字形象人腋下中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本义:受兵伤。泛指疾病)。
轻微的叫疾。
【引证】
《说文》。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疾,病也。 、 《韩非子·喻老》-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 《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