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8: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8:16
养痈(yǎng yōng)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养着痈疮”。痈是一种严重的皮肤感染,形成脓肿,通常需要及时治疗。因此,“养痈”比喻对坏人坏事或错误不加纠正,任其发展,最终导致更大的危害或损失。
“养痈”一词源于古代医学,痈是一种需要及时治疗的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引申为比喻用法,用来形容对错误或不良行为的纵容。
在**传统文化中,“养痈”强调了及时纠正错误的重要性,反映了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养痈”这个词汇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疾病和不良后果。它提醒人们要及时处理问题,避免小错酿成大祸。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目睹朋友对小问题的忽视最终导致大问题的发生,这让我深刻理解了“养痈”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时光如流水,勿养痈于心,小错不纠,终成大患。”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看着自己手臂上的痈疮逐渐恶化,却无动于衷。这种视觉联想强化了“养痈”的负面含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etting the grass grow under one's feet”,虽然不完全等同,但也表达了拖延和忽视的意味。
“养痈”这个词汇深刻地揭示了及时处理问题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要警惕小错误,及时纠正,避免问题扩大化。
1.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
2.
【痈】
(形声。从疒(chuáng),雍声。本义:中医指恶性脓疮)。
同本义。
【引证】
《后汉书·华佗传》-佗以为肠痈。
【组词】
痈肿、 痈疮、 痈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