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5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56:00
“中手”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在某项技能或活动中处于中等水平的人。它强调的是一种既不是初学者也不是专家的状态,而是在两者之间的过渡阶段。
在文学作品中,“中手”可能用来形容一个角色在某个领域的能力,既不是新手也不是大师,而是有一定的经验和技能,但仍有提升空间。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中手”来形容自己或他人在某个活动或技能上的水平,如“我打篮球算是中手吧”。在专业领域,如体育、艺术或技术,这个词可能用来评估一个人的专业技能水平。
“中手”这个词源自古汉语,其中“中”指的是中间、中等的意思,“手”在这里指的是从事某项活动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谦虚是一种美德,因此“中手”这个词有时也被用来谦虚地描述自己的能力,避免过分夸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反映了人们对技能水平的一种客观评价,既不贬低也不夸大。
“中手”这个词给我的情感反应是中性的,它既不让人感到自卑也不让人感到自满,而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它让人联想到持续学*和进步的过程。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用“中手”来形容自己在学*外语时的状态,既不是完全的新手,也没有达到流利的程度,但已经能够进行基本的交流和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中手”:
在知识的海洋里,我是中手,
既不沉溺于浅滩,也不敢深入深渊。
每日拾贝,虽不珍奇,却也自得其乐。
视觉上,“中手”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平衡的画面,一个人站在初学者和专家之间的中间位置。听觉上,这个词可能让人想到平稳的语调,既不急促也不缓慢。
在英语中,“intermediate”或“moderate”可以对应“中手”的意思,它们都描述了一种中间状态或水平。
“中手”这个词在中文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它准确地描述了一种既不是初学者也不是专家的状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准确地评估和描述自己的能力水平,同时也鼓励我持续学和进步。
1.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