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0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00:36
词汇“瑕玷”是一个汉语词汇,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瑕玷”字面意思是指玉石上的小瑕疵或缺陷,比喻事物的小缺点或不足之处。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不足、缺陷或错误。
“瑕玷”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瑕”指玉石上的斑点或瑕疵,“玷”指污点或缺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不足之处。
在**传统文化中,玉石象征着纯洁和完美,因此“瑕玷”这个词在文化上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强调了事物的不完美性。
“瑕玷”这个词给人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完美、缺陷和错误。在表达时,它常常带有批评或挑剔的意味。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瑕玷”来形容某人的小缺点,或者在评价某件物品时指出其不足之处。例如,在购买电子产品时,我会注意是否有“瑕玷”影响其性能。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瑕玷”:
月光洒落,银辉如练,
玉石之上,瑕玷微现。
人间万事,岂能尽善,
留一点瑕,更显天然。
看到“瑕玷”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一块美丽的玉石上微小的瑕疵,或者听到一种轻微的叹息声,表达对不完美的遗憾。
在英语中,与“瑕玷”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flaw”或“defect”,它们在含义和用法上与“瑕玷”相似,但具体的文化和情感联想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瑕玷”这个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含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更准确地描述和评价事物,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化和社会背景对语言的影响。
1.
【瑕】
(形声。从玉,叚(xiá)声。本义:玉上的斑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瑕,玉小赤也。 、 司马相如《子虚赋》。注:“赤玉也。”-赤瑕驳榮。 、 左思《蜀都赋》-江珠瑕英。 、 《考工记·弓人》-深瑕而泽。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 、 《礼记·聘义》-瑕不掩瑜。
【组词】
瑕适
2.
【訾】
(形声。从言,此声。本义:毁谤,非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訾,訾訾不思称意也。从言,此声。 、 《礼记·丧服》。注:“口毁曰訾。”-四制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不訾小忿。 、 《吕氏春秋·审应》。注:“毁也。”-公子沓訾之。 、 《淮南子·泛论》-訾行者不容于众。 、 《战国策·魏策》-诋訾今古。 、 《淮南子·汜论训》-故小谨者无成功,訾行者不容于众。
【组词】
訾美、 訾怨、 訾病、 訾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