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23:30
“朴斲之材”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朴”和“斲”两个字组成。其中,“朴”指的是未经雕琢的木材,“斲”则是指雕琢、加工。因此,“朴斲之材”字面意思是指未经雕琢的木材,比喻指未经雕琢的人才或事物,强调其原始、自然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朴斲之材”常用来形容那些未经世俗雕琢、保持纯真本性的人或事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木材加工、艺术创作等,可能会用来描述原材料或创作初期的状态。
同义词:
反义词:
“朴斲之材”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对木材加工和人才培育的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形容原始、自然状态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朴斲之材”常被用来比喻那些保持纯真本性、未经世俗污染的人。这种观念体现了对自然和原始状态的尊重,以及对人才培育的重视。
“朴斲之材”这个词汇给人以自然、纯真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未经雕琢的美丽和潜力。它唤起人们对原始状态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艺术展览中看到一件由朴斲之材制成的雕塑,它展现了木材的自然纹理和原始美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山林深处,朴斲之材,静待巧手,化作神奇。”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原始森林中的木材,展现出自然的纹理和色彩。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段轻柔的旋律,如同木材在工匠手中逐渐成形的过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aw material”或“unpolished gem”,都强调了事物的原始和未加工状态。
“朴斲之材”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事物的原始状态,也体现了对自然和纯真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要珍惜和欣赏事物的原始美,同时也鼓励我们发掘和培育潜在的价值。
1.
【朴】
(形声。从木,菐声。本义:未加工的木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朴,木素也。 、 《书·梓材》。马注:“未成器也。”-既勤朴斫。 、 《老子》-朴散则为器。 、 《论衡·量知》-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
2.
【斲】
砍;削;斫。
【引证】
《韩非子·五蠹》-采椽不斲。
【组词】
斲冰、 斲木
雕琢。
【引证】
《礼记·檀弓上》-木不成斲。 、 《淮南子·本经》-木工不斲。 、 《警世通言》-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用高手匠人刘子奇鋜成玉器。
【组词】
斲琢、 斲模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材】
(形声。从木,才声。本义:木材,木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材,木梃也。 、 《周礼·太宰》-五曰材贡。 、 《国语·晋语》。注:“横木也。”-驾而乘材。 、 《论语》。郑注:“无所取于桴材。”-无所取材。 、 《庄子·人间世》-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 《楚辞·九章·怀沙》-材朴委积兮。 、 宋·沈括《梦溪笔谈》-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组词】
木材;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