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5:24
词汇“剖斲”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
“剖斲”的字面意思是剖开、切割。其中,“剖”指的是切开、分开,“斲”则是砍、削的意思。结合起来,“剖斲”可以理解为通过切割或砍削的方式将物体分开。
在古代文献中,“剖斲”常用于描述对物体进行精细的切割或雕刻。例如,在描述玉石或木材加工时可能会用到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已经很少使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或文学作品中仍可能出现。
“剖斲”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切割”、“砍削”等词汇。
在古代,剖斲常用于描述手工艺人的技艺,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手工艺的重视。在现代,这个词更多地保留在文学作品或专业领域中,反映了语言的传承和演变。
“剖斲”这个词给人一种精细、古老的感觉,联想到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对材料的精心处理。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学习古代文化和手工艺时可能会遇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剖斲岁月,雕琢时光,留下历史的痕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古代工匠在剖斲玉石的场景,精细的切割声和玉石的光泽。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词汇来实现,如英语中的“carve”和“cut”。
“剖斲”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语言的传承和演变。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
1.
【剖】
(形声。从刀,咅(pǒu)声。本义:破开,中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剖,判也。 、 《广雅》-剖,分也。 、 《战国策·宋策》。注:“劈也。”-剖伛之背。 、 《庄子·胠箧》。释文:“谓割心也。”-比干剖。 、 《荀子·彊国》-剖刑而莫邪已。 、 《吴子·料敌》-剖冰济水,不惮艰难。 、 《左传·襄公十四年》-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 、 明·刘基《卖柑者言》-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
【组词】
剖心、 剖判、 剖列、 剖割、 剖肝沥胆
2.
【斲】
砍;削;斫。
【引证】
《韩非子·五蠹》-采椽不斲。
【组词】
斲冰、 斲木
雕琢。
【引证】
《礼记·檀弓上》-木不成斲。 、 《淮南子·本经》-木工不斲。 、 《警世通言》-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用高手匠人刘子奇鋜成玉器。
【组词】
斲琢、 斲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