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4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49:05
“以逸击劳”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利用自己的轻松状态去攻击对方的疲劳状态。基本含义是指在对方疲惫或松懈时采取行动,以取得优势或胜利。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对方不利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优势,通常用于军事或竞争策略中。
在文学作品中,“以逸击劳”常用来描述战略或战术上的智慧,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多次利用这一策略取得胜利。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在对方疲惫或不备时采取行动,以获得更好的结果。在专业领域,如商业策略或体育竞技中,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指导如何在对方疲劳或松懈时抓住机会。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都与“以逸击劳”在策略和时机选择上有相似或相反的含义,但“以逸击劳”更强调在对方疲劳或松懈时的主动出击。
“以逸击劳”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最初用于军事策略,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如商业、体育等。
在**传统文化中,“以逸击劳”体现了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在社会竞争中,这个成语提醒人们要善于抓住时机,利用对方的弱点。
这个成语给人以智慧和策略的联想,让人想到在复杂环境中如何巧妙地利用时机和条件。它激发了人们对策略和智慧的尊重和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团队项目中运用“以逸击劳”的策略,在对方团队疲惫时提出关键建议,最终帮助我们团队取得了项目的成功。
在诗歌中,可以将“以逸击劳”融入到描述战略智慧的诗句中:
风云变幻战鼓鸣,
以逸击劳智者行。
敌疲我扰时机到,
一击定乾坤。
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战场上的画面,一方军队在休息,而另一方则在紧张备战。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战鼓声和指挥官的号令声,营造出紧张而有序的战场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意为趁热打铁,强调抓住时机。虽然不完全等同于“以逸击劳”,但都体现了利用有利时机的策略。
“以逸击劳”这个成语不仅在军事和竞争策略中有重要应用,也体现了智慧和时机把握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环境和挑战。
今罕羌欲为敦煌、酒泉寇,饬兵马,练战士,以须其至,坐得致敌之术,以逸击劳,取胜之道也。
敬业畏直捣江都,必将邀我中路,吾今乘胜进,又~,破之必矣!
1.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2.
【逸】
(会意。从辵(chuò)兔。兔子善于奔逃。本义:逃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逸,失也。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 、 《左传·桓公八年》。注:“逸,逃也。”-随侯逸。 、 《国语·晋语五》。注:“逸,奔也。”-马逸不能止。 、 《国语·郑语》。注:“逸,亡也。”-取之以逸逃于褒。 、 《书·皋陶谟》-无教逸欲有邦。 、 《北史》-见一赤兔,每搏辄逸。
【组词】
逸犯、 逸亡、 逸窜、 逸盗、 逸禽、 逸马、 逸匪、 逸飞、 逸逃
3.
【击】
(形声。从手,毄(jī)声。本义:敲击,敲打)。
同本义。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欲以击柱。 、 、 《资治通鉴·唐纪》-留击柝者。 、 、 《楚辞·九歌·国殇》-援玉 枹兮击鸣鼓。
【组词】
击壤、 击节、 击鞠
4.
【劳】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焱(yàn),即“焰”的本字,表示灯火通明;中间是“冖”字,表示房屋;下面是“力”,表示用力。夜间劳作。本义:努力劳动;使受辛苦)。
同本义。
【引证】
《庄子》-是犹推舟于陆地,劳而无功。 、 《孟子·滕文公上》-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组词】
劳心焦思、 劳民、 劳民动众、 劳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