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0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01:46
“不厌其详”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感到厌烦地详细说明”。它强调的是在表达或描述某事物时,不厌其烦地详细阐述,力求全面和细致。
“不厌其详”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于对详细、细致表达的需求。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类似的表达方式,强调在叙述或论述时的详尽和细致。
在**文化中,“不厌其详”体现了对细节的重视和对完美的追求。在教育和社会交往中,这种细致入微的态度被视为一种美德。
这个词汇给人以认真、负责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那些在工作中追求完美,在生活中注重细节的人。
在撰写学术论文时,我常常需要“不厌其详”地分析数据和文献,以确保我的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笔触不厌其详,绘出了岁月的细腻纹理。”
想象一位学者在昏黄的灯光下,不厌其详地翻阅着古籍,笔尖在纸上轻轻划过,发出沙沙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o into great detail”或“elaborate extensively”,都强调了详细和深入的描述。
“不厌其详”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帮助我理解了在不同情境下对细节的关注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日常交流中,这种细致的态度都是不可或缺的。
讲学不厌其详,凡天下事物之理,方册圣贤之言,皆须子细反覆究竟。
我那时确实从心底里关心这个孤苦的小女孩,就~的问黎凤关于小英的事。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厌】
(形声。从厂(hǎn),猒(yàn)声。厂,象山崖石穴形。《说文》:“厌,笮也。”意思是“压”。由“犬、肉、甘”三部分合起来,会意,表示“吃饱”、“满足”。本义:吃饱)。
饱,满足 同: 餍
【引证】
《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厌。 、 宋·苏洵《六国论》-秦之欲无厌。 、 宋·苏轼《教战守》-求之者无厌。
【组词】
厌极、 厌饫、 厌塞、 厌伪、 厌恋、 厌副、 厌足
3.
【其】
期限。 同: 期
【引证】
《易·系辞下》-既辱且危,死其将至。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4.
【详】
(形声。从言,羊声。本义:审察,审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详,审议也。 、 《书·吕刑》。郑注:“审察之也。”-度作详刑,以诘四方。 、 《红楼梦》-凤姐详情度理,说:“他们必不敢多说一句话。” 、 《三国演义》-愿明上详之。
【组词】
详允、 详当、 详阅
1. 【不厌】 不嫌;不加以排斥; 不合; 不满足;不饱。厌,通"餍"; 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