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4:1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15:14
词汇“恝视”是一个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在文学作品和古文中有时会出现。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恝视”的字面意思是漠视、不理睬,表示对某人或某事采取冷漠、不关心的态度。
“恝”字在古代汉语中表示无忧无虑、不在乎的样子,“视”即看。两者结合形成“恝视”,表示对事物的不关心态度。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仁爱”和“关怀”,因此“恝视”这种态度往往被视为负面,与社会道德观念相悖。
“恝视”一词给人以冷漠、无情的印象,可能会引起人们的反感或不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避免对他人采取“恝视”的态度,而应多一些关心和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恝视”来表达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状态,如:“在喧嚣的世界中,我恝视一切,只求内心的宁静。”
想象一个人背对着他人,头也不回地走开,这种画面可以与“恝视”的情感相联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urn a blind eye”,表示故意忽视或不注意。
“恝视”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揭示了人类情感和社会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和社会现象,并在语言表达中更加丰富和精确。
1.
【恝】
淡然,不经心。
【引证】
《孟子·万章》-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恝。
【组词】
恝然、 恝置、 恝视、 恝情
2.
【视】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视,瞻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墨子·辞过》-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 、 《诗·郑风·子曰鸡鸣》-子兴视夜。 、 《礼记·大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战国策·齐策》-熟视之。 、 柳宗元《三戒》-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组词】
视探、 视瞻、 视日、 视远步高、 视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