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0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1:05:34
“亲痛仇快”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亲人感到痛苦,而仇人感到快乐”。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件事情的结果对亲人或亲近的人不利,而对敌人或不友好的人有利。它强调了事情的负面影响和不幸的后果。
在文学作品中,“亲痛仇快”常用于描述悲剧性的情节,强调人物的悲惨遭遇和对立双方的情感对比。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不幸遭遇的同情,或者对某人得意忘形的讽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情感反应。
“亲痛仇快”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情感的对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特定情感和结果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强调家庭和谐与亲情的重要性。因此,“亲痛仇快”这个成语在强调不幸对亲人的影响时,也反映了社会对家庭价值的重视。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悲剧性的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幸和痛苦。它可能引发对不公平和冲突的反思,以及对人际关系中复杂情感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讨论家庭或朋友间的不幸时使用这个成语,以表达对受影响一方的同情和对后果的深刻认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亲痛仇快,悲歌长夜,星辰黯淡,人心冷。”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画面,如乌云密布的天空或破败的家园。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悲伤的音乐或哭泣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Pyrrhic victory”,意指虽然赢得了战斗,但损失惨重,类似于“亲痛仇快”中亲人痛苦而仇人快乐的情境。
“亲痛仇快”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情感和不幸后果。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生活中的悲剧性**,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现在许多人的文章上常常有一句话,说是“无使~”。
东汉初期,渔阳太守彭宠因帮助刘秀平定王郎之乱而没有被封官,心中不平。幽州牧朱浮前去渔阳征钱粮,彭宠不给,并出兵攻打朱浮。朱浮写信给他不要干出让亲人痛苦仇人快乐的事情。彭宠自称燕王,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1. 【亲】
2.
【痛】
(形声。从疒,甬声。疒(chuáng),与疾病有关。本义:疼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痛,病也。 、 《易·说卦》-坎为耳痛。 、 《韩非子·喻老》-桓侯体痛。 、 汉·王充《论衡·订鬼篇》-身体痛。 、 、
【组词】
痛不欲生;痛定思痛;创巨痛深;累得酸痛;痛毒、 痛疾、 痛脚、 痛煞、 痛痹、 痛痒
3.
【仇】
(形声。从人,九声。本义:同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谓雠也,二人相当相对之谊。-仇,雠也。 、 《尔雅·释诂》-仇,匹也,合也。 、 《诗·周南·无衣》-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 《诗·周南·兔置》。笺:“怨耦曰仇。”-公侯好仇。 、 《礼记·缁衣》-君子好仇。
4.
【快】
(形声。从心,(guài)声。本义:高兴,痛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快,喜也。 、 《战国策·秦策》-文信侯去而不快。 、 《史记·魏公子列传》-心不快。 、 《后汉书·班超传》-快意留之,非忠臣也。 、 明·魏禧《大铁椎传》-则不快吾意。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若所为诚快。
【组词】
快观、 快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