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4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3:49:02
“气不过”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无法忍受”或“不能平息愤怒”。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感到非常愤怒或不满,以至于无法保持冷静或接受现状。
在口语中,“气不过”常用于表达个人对某件事情的不满或愤怒,例如:“他因为被冤枉而气不过,决定要讨个说法。”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增强角色的情感表达,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角色的内心冲突。
在专业领域,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法律或心理学领域,可能会用来描述当事人的情绪状态。
同义词:
反义词:
“气不过”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气”(愤怒)和“不过”(无法通过或忍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更为复杂,但随着语言的简化,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的使用变得更加直接和简洁。
在文化中,“气不过”反映了人们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在社会交往中,如果感到不公或被冤枉,人们往往会“气不过”,这体现了人对道德和正义的重视。
“气不过”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强烈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愤怒、不满和决心。它可能激发人们对不公的反抗意识,也可能让人反思如何在愤怒中保持理智。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或被误解,我可能会感到“气不过”,并采取行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诗歌中,可以将“气不过”融入表达愤怒和决心的诗句中,如:“风卷残云气不过,誓将清白还人间。”
在视觉上,“气不过”可能让人联想到紧握的拳头、愤怒的眼神或紧皱的眉头。在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激烈的争论声或愤怒的吼叫。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an't take it anymore”或“won't stand for it”,这些表达也传达了无法忍受和不接受不公的意思。
“气不过”这个词汇在表达强烈情感和决心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帮助人们表达内心的愤怒和不平,也激励人们采取行动来改变不公的现状。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传达复杂情感和态度至关重要。
1.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过】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引证】
《左传·襄公四年》-处浇于过,处豷于戈。
姓,过国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