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4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44:14
“气不平”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内心的不满或愤怒情绪。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因为某种不公正或不如意的事情而感到心情不舒畅、情绪激动。
在文学作品中,“气不平”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心理状态,增强故事的情感张力。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表达自己对某件事情的不满或愤怒。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分析个体或群体的情绪反应。
同义词:
反义词:
“气不平”这个词汇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其基本含义一直延续至今。在古代文献中,如《史记》、《汉书》等,都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其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气不平”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和”与“中庸”相对立。儒家强调和谐与中庸之道,而“气不平”则反映了个人情绪的波动和不稳定。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也常被用来描述社会不公或个人遭遇不公时的情绪反应。
“气不平”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负面情绪,如愤怒、不满和挫败感。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面对不公正待遇时的无奈和挣扎。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因为工作上的不公平待遇而感到气不平,最终我选择通过合理的途径表达我的不满,并寻求解决方案。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气不平”:
风起云涌夜未央,
心中气不平如浪。
世事多舛难如意,
唯有笔端诉衷肠。
在视觉上,“气不平”可能让我联想到愤怒的面孔、紧握的拳头或燃烧的火焰。在听觉上,它可能让我联想到激烈的争吵声或沉重的叹息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eel indignant”或“be outraged”,它们都表达了类似的愤怒和不平情绪。不同文化中,对于表达不满和愤怒的方式和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气不平”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它不仅描述了个体的情绪状态,也反映了社会和文化中的不公和冲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对于传达复杂的情感和观点非常重要。
1.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平】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平,语平舒也。 、 《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 、 《素问·调经论》-神气乃平。
【组词】
平典、 平度、 平气、 平远、 平愉、 平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