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1:1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1:10:43
词汇“手奏”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其构成部分“手”和“奏”来理解其可能的含义。
“手奏”字面意思可能是指用手进行演奏,即通过手的动作来完成音乐的表演。这里的“奏”通常指的是演奏乐器或表演音乐。
由于“手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音乐领域,它可能被用来特指某些需要手部精细动作的乐器演奏,如钢琴、小提琴等。
“手奏”这个词可能是由“手”和“奏”两个字组合而成,用来描述用手进行演奏的动作。在语言中,这种组合词并不常见,可能是特定语境下的创造性使用。
在音乐文化中,手奏可能被视为一种技艺的体现,强调了手部动作在音乐表演中的重要性。
提到“手奏”,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优雅、技巧和艺术性,带来一种对音乐表演的欣赏和尊重。
(由于“手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为有限)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她的手奏如梦如幻,琴声穿越夜空,触动心弦。”
提到“手奏”,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音乐家在演奏乐器时的手部动作,以及随之产生的音乐旋律。
(由于“手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跨文化比较可能不适用)
“手奏”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手部动作在音乐表演中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特定的艺术行为。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奏】
(会意。小篆字形。上为“屮”(chè),初生的草,有上进义;中为双手形;下为“本”(tāo),行趋之义。本义:奉献,送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奏,进也。 、 《虞书》-敷奏以言。 、 《诗·小雅·六月》-以奏肤公。 、 《诗·小雅·宾之初筵》-各奏尔能。 、 《书·益稷》-予乘四载,随水刊木,既益奏庶鲜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奉璧奏秦王。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使奏其技。 、 《论衡·逢遇》-以夏进炉,以冬奏扇。 、 萧纪《同萧长史看妓》-燕姬奏妙舞,郑女发清歌。 、 方苞《狱中杂记》-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己。
【组词】
奏舞、 奏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