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2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29:22
“不存芥蒂”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心中没有芥蒂,即没有隔阂或怨恨。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没有心结或误会。
“不存芥蒂”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的“芥蒂”原指小草的根,比喻心中的小怨恨或不快。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人际关系的和谐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和谐与包容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因此,“不存芥蒂”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鼓励人们在交往中消除隔阂,增进理解。
这个成语给人以温暖和和谐的感觉,让人联想到亲密无间的朋友或和睦的家庭。它提醒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宽容和理解,避免小矛盾的积累。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小误会而产生的不快,但通过坦诚的沟通,最终我们之间不存芥蒂,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个成语的实际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友谊如清泉,不存芥蒂,流淌在心间,滋润着岁月的田。”
想象一幅画面:两个人坐在河边,微笑着交谈,背景是宁静的河流和蓝天。这样的场景让人联想到“不存芥蒂”的和谐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ithout hard feelings”或“on good term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没有隔阂和怨恨的意思。
“不存芥蒂”这个成语不仅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醒我们要保持开放和宽容的心态,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沟通的效果。
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
他一向是心里~的。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存】
(形声。本义:生存;存在)。
同本义。
【引证】
《尔雅》。注:“存即在。”-存,存在也。 、 《公羊传·隐公三年》-有天子存。 、 《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 、 《孟子·离娄下》-以其存心也。 、 《吕氏春秋·应同》-召寇则无以存矣。 、 《列子·汤问》-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柳宗元《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
【组词】
存济、 存殁
3. 【芥】 芥菜
4. 【蒂】 (形声。从艸,帝声。本义:花、叶或瓜、果与枝茎连结的部分)。
1. 【芥蒂】 梗塞的东西,比喻心里的嫌隙或不快:经过调解,两人心中都不再有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