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0:09
“借重”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借助或依赖某人或某物的力量、影响或能力。基本含义是指在某种情况下,为了达到某个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依赖他人的帮助或某种资源的支持。
在不同的语境中,“借重”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借重”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借”和“重”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借”意味着借用或借助,“重”则表示重要或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借重”逐渐演变为表示依赖或借助某人或某物的含义。
在**文化中,“借重”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相互支持和合作精神。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常常需要借重他人的力量来达成目标,这反映了集体主义文化中重视团队合作和互助的特点。
“借重”一词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它暗示了合作和共同努力的重要性。在联想上,它可能让人想到团队合作、资源共享和互帮互助的场景。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学术研究中借重了导师的专业知识和实验室资源,这帮助我顺利完成了研究项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借重”:
在知识的海洋里,我借重你的智慧,
如同航海者借重星辰的光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团队合作的画面,人们互相支持,共同完成任务。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首节奏明快、旋律和谐的乐曲,来表达“借重”带来的积极合作氛围。
在英语中,“借重”可以对应为“rely on”或“count on”,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都表达了依赖和借助的含义。
通过对“借重”的深入学,我认识到它在表达合作和依赖关系中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人际互动和资源利用的情况。
1.
【借】
(形声。从人,昔声。本义:借,借进,借出)。
借进。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即藉字之转注。古只作藉。”-借,假也。 、 《广韵》-借,假借也。 、 《晋书·阮裕传》-借无不给。 、 宋·王安石《伤仲永》-借旁近与之。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允修借书。 、 、 、
【组词】
求借、 挪借、 借当、 借当头、 借典
2.
【重】
(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tǐng),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 、 《易·系辞》。虞注:“坤为重。”-引重致远。 、 《孟子》-权然后知轻重。 、 《战国策·齐策四》-重币也。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重于九鼎。 、 唐·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锦官城。
【组词】
重器、 重绢、 军令重于山;沉重、 笨重、 过重、 重负荷;重囚、 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