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0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04:13
词汇“吞敌”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吞”和“敌”。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吞敌”字面意思是指“吞并敌人”或“消灭敌人”。在这里,“吞”意味着完全吸收或消灭,而“敌”指的是对手或敌人。
“吞”字在古代汉语中就有“吞咽”、“吞并”的意思,而“敌”字则一直指代“敌人”。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吞敌”这个词汇,其意义相对直接,没有太多历史演变。
在**历史上,“吞敌”常常与军事征服和领土扩张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古代战争和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权力的斗争和胜利的喜悦。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回忆,或者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冲突的担忧。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涉及到竞争或对抗的情境,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的成功。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吞敌”来象征性地描述自然界的力量,如“风暴吞敌了整个城市”。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nquer the enemy”或“crush the enem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思相似。
“吞敌”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特定的军事和政治含义,它反映了人类历史上的征服和斗争。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和历史背景。
1.
【吞】
(形声。从口,天声。本义:咽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吞,咽也。 、 《后汉书·杜笃传》注-吞舟大鱼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吞长江。 、 宋·苏轼《石钟山记》-与风水相吞吐。 、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气吞万里如虎。
【组词】
吞炭、 吞舌、 吞舟、 吞刀刮肠、 吞牛、 吞咀、 吞下一条鳝鱼
2.
【敌】
(形声。从攴(pū),啇(dí)声。本义:匹敌;对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敌,仇也。 、 《尔雅》-敌,匹也。 、 《战国策·秦策》。注:“强弱等也。”-四国之兵敌。 、 《国语·楚语》-且夫自敌以下。 、 《国语·周语》-敌国宾至。 、 《孙子·谋攻》-敌则能战之。
【组词】
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 敌礼、 匹敌、 势均力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