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7:4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7:44:18
固执:指一个人坚持自己的意见、行为或做法,不易被说服或改变,通常带有一定的负面含义,暗示这种坚持可能是不合理或不灵活的。
“固执”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可能与“坚持”或“固守”有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偏向负面,强调不合理的坚持。
在**传统文化中,“固执”有时被视为一种负面品质,与儒家强调的“中庸”和“和谐”相悖。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固执也可能被视为坚持原则的表现。
“固执”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僵化、不灵活和难以沟通的形象。这种联想可能影响人们对他人的评价和互动方式。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固执的同事,他坚持自己的工作方法,不愿尝试新的流程,这导致了项目延误。这个经历让我意识到固执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固执”来描绘一个坚持自己信念的人物:
他固执地守着那片荒芜的土地,
任凭风吹雨打,不曾离去。
在视觉上,“固执”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坚定不移的身影,如一位老人坚守在老屋前。在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坚定而有力的脚步声。
在英语中,“固执”可以对应为“stubborn”或“inflexible”,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负面含义,强调不合理的坚持。
“固执”是一个描述人类行为和性格的重要词汇,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固执”可以增强沟通的准确性和深度。
1.
【固】
(形声。从囗(wéi),“围”的古体字,象四周围起来的样子,古声。本义:坚,坚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固,四塞也。 、 《诗·小雅·天保》。传:“固,坚也。”-亦孔之固。 、 《左传·成公十六年》-脩陈固列。 、 《楚辞·招魂》-弱颜固植。 、 《吕氏春秋·达郁》-筋骨欲其固也。 、 汉·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 《荀子·王霸》-如是则兵劲城固,敌国畏之。 、 《韩非子·难势》-良马固车。
【组词】
固项、 固阴、 固植
2.
【执】
(右边是人,手被铐住。本义:拘捕;捉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执,捕罪人也。 、 《礼记·檀弓》。注:“拘也。”-而妻妾执。 、 《吕氏春秋·慎行》。注:“囚也。”-使执连尹。 、 《左传·僖公五年》-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被执至南门。
【组词】
执命、 执讯、 执囚、 执问、 执狱